RSS订阅 | 欢迎投稿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传奇私服发布网 > 正文

那是村里的联思

作者:admin 来源: 日期:2016-2-10 8:43:21 人气: 标签:
  大年初一,在我老家有个惯例,家家户户是“海纳百川”,请茶和饭店相似,“来者都是客,四海皆兄弟”,不分男女老幼,即使是外地来收牙膏皮、收鸭毛的,只要脚踏进屋门,一律就会被主家迎上八仙桌,请茶送烟,吃茶盒子(盛满瓜子、花生、糖果、米果的一个盘子)。小时候,和伙伴们大年初一可以“环球一圈”,从这个村吃到那个村,直到把肚子吃得圆滚滚的,孩子们都把香烟装得口袋满满的了才会撤兵。唯一有个规矩就是,贴了春联的才可以这样大摇大摆走进去。

    我家春联都是我爸自己作,自己写。那时不知道平仄,不知其中奥妙。现在才知道“联里水深”,即使不讲平仄,单要词性对着,意境出来,也得一番苦功才行。每年大年三十,父亲浅吟一会,写完门联后,就会把“姜太公在此”、“五味清香”之类的畜圈、厨房的短联给我写。正因如此,比起很多同龄人我更早些摸起了毛笔,这种喜爱也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
    现在,每到自己作春联冥思苦想,为一副联搜尽肚肠时,便会不觉想起父亲,也不由佩服起父亲以前的才思。父亲不仅一手好字,也爱看古文,常常作春联时桌上书都不用一本。倒是我,书一堆,自己当“春风”,翻尽联集“山水”,方能勉强动笔。

    我能写一手看得过去的字,也得感谢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。父亲俨然是我们小村子的秀才,在红纸前飞龙走凤时,总会有一堆旁人百般羡慕的目光。一般别人家都会自己裁好红纸,恭恭敬敬送到父亲手中。在春联中,我更深地体会到大家对“书生”的尊敬。后来,我也喜欢上了书法。和班上的同学“跟风”买了根廉价的墨条,拿用完的钢笔墨水瓶装墨,又经济又实惠。现在回想那时的自己,一条板凳,一个墨盘,撸着袖子的样子,怎么会和书生相联?和杀猪的倒更像几分!墨没磨出多少,倒是磨得脸上“秋水万千”。纸,则是父亲从单位带回的报纸。父亲对我书画用具从来是大方的,还特意出差从外地给我捎回一本柳体字贴。

    后来我断断续续练字,直到高中,父亲才觉得我的字勉强可以上墙,叫我试着写了一回春联。完后,父亲仔细看了看我写的春联,只是淡淡点评了下,“你的毛笔字不如你的硬笔字”,没想这句话,至今依然中肯。之后,父亲便很多年没再叫我写门联了,大概是觉得我火候还差很多吧。在父亲眼中,春联是件很庄重的事,体现一家人的文化素养,不能太随便。

    再后来,老书生越来越少了,乡里邻居做酒也会“赶鸭子上架”,叫我写对联。

    记得有一次,是邻村一户人家办喜事,叫我写联,我正好有事,看着父亲过来,不由叫父亲替笔。头发苍苍、年事已高、很久没摸过毛笔的父亲,眉中透出喜悦,从我手中接过笔。父亲醮好墨,努力握紧笔,正要落笔时,手却在空中不停地颤抖起来,抖得好厉害,笔像片树叶,仿佛随时要从这双嶙峋的手中脱飞而出。看着红纸上掉落的点点墨汁,看着父亲眼中充满的无奈,我的心一下子被揪起来。这一刻,才真正知道父亲老了。曾经意气风发,笔走游龙的父亲,此时用尽力气却怎么也握不紧一支笔管。

    窗外白霜满地,又到春联待写时。我忍不住想起了父亲,想起父亲写联时专注又认真的种种样子。
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心情如何?
0
0
0
0
0
0
0
0
本文网址:
下一篇:儿时的春记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