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订阅 | 欢迎投稿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开传奇网站 > 正文

一次深刻体验爱啖镇安特色菜

作者:admin 来源: 日期:2016-6-30 11:34:02 人气: 标签:
  

  这次到镇安,我再次吃上了该镇的特色菜。记得那年到镇安下乡,第一次吃这里的特色菜,我就爱上它了。

  爱吃那特色菜,不是因为满桌的是山珍海味,而是因为端上来的都是些接地气的家乡小菜,举箸之间就能寻找到童年的记忆,寻找到爸妈手艺的亲切感。

  饮食,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,美其名曰“饮食文化”。爱吃镇安的特色菜,更因为那菜的文化味儿。菜虽然是普通菜,但有很传统的饮食文化内涵。把它列为公务接待的菜色,我认为该称之为“廉菜”,是一种镇安特色。

  特色“廉菜”有钵子炖鱼、韭菜炆豆腐、饭焦、豆腐头以及其他时令野菜,如五加皮、艾草、马齿苋、田基墨、崩大碗等。

  钵子炖鱼,炖的是草鱼,又叫鲩鱼,此鱼以草为主食,故又称为草鲩。炖鱼用的钵子是普通的粗瓷钵,厚实,像一个朴实的乡下汉子。做鱼的方法大概如此:先把鱼剁成三指大的块块,用精盐、生抽、姜片、陈皮等配料腌渍好,静置30分钟,然后放进干锅里慢火炖,大约炖上一个小时就可以出锅了。钵子炖鱼,炖出来的是浓郁的鱼香。吃一口,浓郁的鱼肉味儿直冲鼻窍,令人有一刹那的晕眩,那滋味就是让人陶醉。清蒸的鱼以鲜取胜,其味甘甜,但只是口舌之福,鼻窍只能轻轻地闻到一丝鱼腥,绝不会有陶醉的感觉。炖鱼的钵子不大,里面只能装下三个手指大的10块鱼肉。一桌子10个人,不多不少,一人一块。这样的设计,不但不浪费,还能让客人把美味记住:鱼好吃啊,可是再举筷子的时候,钵子里没有了,只能咂着嘴巴回味。一回味,就把这道菜给记住了。美食家说,但凡好吃的东西绝不能多,多就滥了,刚好就行。要是碰上有不吃鱼的,眼尖手快的便可以尝上第二块。通常没有第三块的,因为不吃鱼的客不多,就是有俩有仨,也不好意思接二连三地把好东西往自己的碗里夹。令人回味的钵子炖鱼,其文化意味就是它能让人在吃鱼的当儿自然而然地想起“不受鱼”的郑相(郑国的宰相)和鲁相(鲁国的宰相)、“悬鱼”的羊续以及“拒鱼”的陶母(陶侃的母亲)的故事,在餐桌上接受一次廉政教育。

  韭菜炆豆腐,是一味普通的农家菜。豆腐作为一种菜,在本邑各地做法大同小异,都喜欢用同一种绿色香草——韭菜做佐料,与豆腐拌在一起。北方有歇后语叫“小葱拌豆腐——一青二白”,在我们这里,就该改成“韭菜拌豆腐——一青二白”了。其实,按照现代营养学家的观点,小葱也好韭菜也好,用它来拌豆腐都是最要不得的,因不利于消化,容易产生“腹气”,造成消化不良。那传统上人们为什么喜欢用小葱或韭菜来拌豆腐呢?我想,那是因为“饮食文化”使然。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,提倡“中庸”之道,讲究身家的“清白”,小葱韭菜是“青(清)”的,豆腐是“白”的,两者拌在一起,清清白白的,很有教育、警示意义。韭菜种植要求很低,一年到头不施肥、不浇水也能长,割了一茬又一茬,一年能割几十茬。韭菜从不索取,奉献的却不少,有不贪不谋之清誉。此外,吃豆腐的时候,我们会闻到一股淡淡的石膏清香。母亲曾经告诉我,那是“骨气”。做豆腐用的石膏是“石头”,石头是硬的,古人有云:石乃地骨也。石头是大地母亲的铮铮铁“骨”。吃豆腐的时候,闻着这“骨气”,就能补充做人的“骨气”,提升正能量。

  饭焦,是广东人的叫法,传统叫法应该是“锅巴”。其实,饭焦算不上菜,它本身是饭,只是烧成“锅巴”而已。我觉得,它是一种特别的“点心”。大饭堂通常是用柴灶大铁锅做饭,把喷香的米饭铲起,底下是一层厚厚的米饭锅巴,再加一把火,锅巴就变得金黄香脆。把饭焦铲起,掰成一块块当烙饼吃,也可以夹着肉菜、香菜或蘸着菜汁吃,味道都一流。如果在饭焦上撒上盐花、花生油、生抽、葱末烙香再吃,又是另一番美味。或者烙香后加米汤,猛火烧滚做成粥,叫作“饭焦粥”,奇香有嚼头,还特别养胃,很适合胃寒的人吃。公务接待,把本来是饭的饭焦当作一味菜来吃,着着实实省却了一味菜,有简朴、节约的实效。领导干部下乡吃这样的饭菜,体现了廉洁之风,很贴合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。

  豆腐头,就是做豆腐榨出豆浆后的豆腐渣。在食物匮乏时代,豆腐头也是难得的食物。而在今天,豆腐头只是牲口饲料或作物肥料。把豆腐头当作一种菜端上饭桌,就有吃“忆苦餐”的意味了。把豆腐头、芥菜,放盐油熬熟,热气腾腾地端上来,一种黄豆的清香便弥漫一室,吊人口味。旁边放一小碟小辣椒,供个人随意取用。取一只小辣椒连同豆腐头一起咀嚼,香辣俱备。主家说,豆腐头松松垮垮的,很容易使人想起“豆腐渣工程”这个词儿来,很有警戒意味。主家的观点,我是同意的。吃豆腐头,其实就是吃“忆苦餐”,其本身就很有教育意义,如果在吃饭的时候能联想到那些祸国殃民的“豆腐渣工程”,时刻警醒自我,立为民、务实、清廉之志,其意义就真的更加深远了。

  接待用的青菜通常是些时令野菜,如五加皮、艾草、马齿苋、田基墨、崩大碗等。一盘野菜端上来,“忆苦餐”的味道就更浓、更接地气了。

  我爱吃,也愿意接受这种教育警醒。你呢?




对于复制转载文章申明:为了尊重著作人的成果,复制本文内容请带上来路地址,video.shunlo.com 谢谢!
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心情如何?
0
0
0
0
0
0
0
0
本文网址:
下一篇:没有资料